一九中文网 > 点石成金123文集 > 寻访老子故里

寻访老子故里

作者:点石成金123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一九中文网 www.19zw.com,最快更新点石成金123文集 !

    看过了黄帝故里,我又随着道德经中“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召唤来到了老子故里--鹿邑,带着惊奇和疑问去寻访一位亘古未见的人类辩证法鼻祖——老子。鲁迅这样说:“不读道德经,就等于不懂中国文化。”就连唯我独尊的尼采也高度评价:“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没想到一部道德经竟有这么强的魅力,享受这么高的荣誉。以致于兴盛世界几千年,影响世界达亿人。

    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号老聃,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即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人氏)。曾任周王朝柱下史、守藏史之职,掌管记史、藏书。著有道德经五千余言。

    老子故里分为两个景区,即太清宫景区、明道宫景区。太清宫位于鹿邑城东,为老子诞生地;明道宫在西,为老子讲学地。两宫遥相呼应,相得益彰。到了老子故里现场,我完全被其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所震撼。让人真是难以想象,经过两千余年的修建,老子故里已由占规模不大的老子祠发展为占地近千亩恢宏壮丽的建筑群。院内古木参天,小桥流水;殿宇雕梁画栋,金碧辉煌。这里游人如织,香烟缭绕。几千年来至于有多少王侯将相、贤人志士、虔诚之徒带着浩荡的队伍来此拜祭游览已无法统计,但从整个宫院所留的碑刻印迹中,可以想象出老子故里是多么地玄妙精深,多么的魅力无限。

    我带着对老子的敬佩之心,通过青石板所铺之路,走近老子,去品味老子的传统文化,感悟老子的养身之道,聆听老子的警言之语,品读老子的传奇故事。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它就是太清宫的山门,两边楹联为“地古永存曲仁里,天高近接太清宫”走过太清宫大门,便见到一座金碧辉煌的大殿,这就是相传老子诞生的地方--“太极殿”太极殿内供奉有“太清道德天尊”老子圣像,面前站立着李氏后裔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和唐玄宗李隆基的四位皇帝。“太极殿”门前长着两棵奇特的古柏,它们纹理迥异,一左旋一右转,就像太极图的阴阳二气,究竟是天意还是人为原因就不得而知,或许是老子故里的草木受到老子文化的浸润附着了灵性吧!

    出太极殿转向东前行,便来到古朴典雅、格局奇特的老子故居,我们又仿佛回到了远古时代,这里有菁菁绿意的草坪、美丽传说的灵溪桥、古香悠久的堂馆望楼、还有曲径幽深的犹龙洞等遗址。让人们领会到春秋时期老子在此生活的场景和社会风貌。

    游览了大清宫景区我驱车向西前行,便到了另一景区“明道宫”明道宫是老子设坛讲学、传播道学的地方。宫内亭台楼阁,处处绿柳翠柏,奇花异草。我穿过众妙之门牌坊、越过迎禧殿,便来到了明道宫的主体建筑之一的玄元殿。殿内正中立着高七米重五十余吨的老子铜像,只见老子手持如意,神态自若,显得是那样的思想深隧和慈祥安然。大门两侧写着“修德悟道生一生二生万物,明志清心法天法地法自然”和“少私寡欲养浩然正气,见素抱朴修湛兮清风”内容的两幅楹联,笔法苍劲有力,分别是中国书协主席张海和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孙轶青所书。

    景区最北侧便是有着神奇传说的老君台,我拾级而上,越过三十三级台阶便到了升仙台。老君台正中供奉着老子汉白玉雕像,殿前分别站立着庄子、列子、文子、庚桑子四个老子的得意弟子。老君台以青砖堆砌,周围松柏青翠葱郁,常年凉风习习,恰似人间仙境,传说老子就是在此羽化升仙的。这里还流传着一个关于老子显灵的故事,据载一九三八年农历五月初四,一队日军从鹿邑城东营子寨向西开进,日军以为是国民政府的抗战工事,就架起迫击炮对老君台集中炮击,共发十三发炮弹但一发未响,气焰嚣张的日军顿时目瞪口呆,只得悻悻而归,在老君台上现今仍保存着日军炮击的历史见证--弹痕。这是一种偶然,还是一种定数不得而知,给后人留下无尽的猜测和遐想。

    游览完老子故里,禁不住让人感叹万千,感叹老子是多么睿智过人,写下了让世人无法逾越的道德经,让人一直去解读,去思索,去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