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中文网 > 神袖令 > 第20章

第20章

一九中文网 www.19zw.com,最快更新神袖令 !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那段记忆还得从南宋说起。临安府。西子湖畔。佳木葱郁奇花闪烁。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这时。一个汉子。一声黑衣裹体。沿着大理石切成的大路,匆匆而忙,向北直行。走到一个大门口。只见上面龙飞凤舞的写着武渊阁三个大字,停了下来。不急不忙的。整理了整理衣裳,抬起头。继续沿着石阶而上。

    武渊阁。此名形成于北宋末年,宋徽宗时代。话说那年。天地忽变,风云际会,天降奇书--这是一部记载天地间万般变化的无上奇书。一心想追求长生不老的宋徽宗,视之为奇宝。于是就在都城开封府之北。设立一座宫殿,命名为武渊阁,意为天下武学皆源于此。将天书供奉于此,一共八十四块陨石,其中还有一块石头记载者天机诗一首。有诗为证:

    八方哀鸿待援犒,四面好心必回报。

    至尊孝人安心神,路寒行道两重落。

    山河遗恨忠臣血,万古长存父老仇。

    八十四发神袖令,十五日成定在今。

    那一天正好是丙庚年的八月十五。

    即到后来金人南侵,百姓哀鸿遍野,流离失所,正应了那句“八方哀鸿待援犒,四面好心必回报。”

    后来皇九子赵构代父为质,以退金兵。没过几年便有了靖康之变。似乎上天是用“那句至尊孝人安心神”来安慰北宋的遗老遗少。武渊阁阁主。岳飞岳武穆以天书所记载的功法纵横沙场,飞沙走石大显神通。金兵大骇,惊以为天神下凡。是以退兵淮河不敢南下。正应了“路寒行道两重落”。

    及至后来赵构南迁,宋金议和,冤杀岳飞岳武穆。栖霞岭下催人泪下,真是“山河遗恨忠臣血。”南北对峙局面基本形成,北人不得南归,南人不得北望。父子兄弟天各一方。至此天机诗全部应验。

    后来,宋徽宗之子赵构。便将这武渊阁,搬到了南宋首府--临安。

    此时,南宋与蒙古已经对峙三十余年,元朝灭西夏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元朝灭金国只用了四年的时间,但是元朝攻打宋朝已经三十九年了,没有任何的进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原的修真人士数量庞大,不断的给元朝大军以打击。

    “必须得改变这种局面了,如果不能把汉人的修真者全部消灭,恐怕再这么下去,耗也要把蒙古帝国给耗死。”黑衣人轻轻的给自己说道。紧接着他拿出一块白色的手帕擦拭了手掌上的鲜血。

    话说那黑衣男子,不急不慢的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座巍然而立的重檐九脊顶的庞大建筑。红瓦盖顶,斗拱交错。说不尽的气势磅礴。广场,平坦宽阔,两边飞楼插空,前面并排有十根石柱,每根石柱上都雕刻有两条巨龙,一条在上面,一条在下面,仿佛在天地之间遨游一般。柱石的下面是玉阶。玉阶上雕刻有上古八大神兽。手法细腻栩栩如生,仿佛活生生的站在你面前。

    郭山甫就站在那石阶之上,拿着一把扫帚来往的扫地。时不时的总把眼角的余光望向黑衣人,兀都烈,他的上眼皮和下眼皮总是时不时的往中间一挤,把自己的眼睛眯成一条缝,眼珠子就像是水中的鱼一样,四散迷离。此时的郭山甫在天书上已经沁润了数年的心学,他知道这是一个人剧烈思考时候所具有的特征。

    呼吸忽促忽缓,郭山甫埋下头,继续打扫他的卫生,可是他全身上下已经进入一种空明的状态,他细细的体察者兀都烈的一举一动,想要从中找出答案。

    渐渐的一股凌厉的杀气从他身上传过来:“不好”郭山甫暗暗的对自己说道。内心深处吸了一口凉气,同时全身的汗毛都被吹起来了。

    还好这一举动并没有引起兀都烈的注意,他还是继续的往上走,再往上就是一间白大理石的切成的巨大会客厅—鸾凤阁:红色的帷幕,发亮的嵌花地板,绿色圆柱中间放着很多桌子,白桌布上面金、银、玻璃器皿闪闪发光,两边各摆着五个太师椅,那边是客人坐的地方。高台上有一张长桌上面供奉的正是岳飞岳武穆。,从大厅这一头直到那一头,约有数百尺长,角落里有几台白天也燃烧着的蜡烛,更为此增加了一丝庄严。在墙上还有装饰华丽的壁画闪光耀目。

    客厅中央的太师椅子上,坐着一位老者,一身墨绿色的道袍着体,一双大大的眼睛炯炯有神,皮肤白皙细腻,抬头纹和眼角纹几乎没有,只有头上那布满的银发,显示着这是一个上了年纪的人。

    只见这老者从那太师椅上,站了起来,在大厅里走了几步,又坐了下去。仿佛一只大老鼠踹在他的心里,又仿佛全身的血液一下都注入了他的心口。煎熬的忍受不住。心烦意乱,四个字好像就写在脸上。

    (本章完)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